
說起這園林,主要是人們為了游覽娛樂的方便,用自己的雙手創造風景的一種藝術。由于各民族、各地區人們對風景的不同理解和偏愛,也就出現了不同風格的園林。歸結起來,世界上的園林可分為三個系統——歐洲園林、西亞園林和中國園林。今天小植主要說的是我們中國園林的獨特之處。
一、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為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大部分可供參觀的園林,絕大多數都為這及要素的組織與規劃。但中國古典園林并不是一般地利用和簡單的摹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裁剪,從而表現出概括自然特點卻擁有人為靈魂的藝術作品,表現出本與自然卻高于自然的藝術魅力。 置石與堆山作為一個園林的骨架,在古典園林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可以表現出高于自然的特點,正是由于掇山置石這一技法的應用。
二、藝術結合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無論多寡,也無論其性質、功能如何,都力求與山、水、植物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一個協調與互補之態。 其實仔細觀察現在存留的大量中國古典園林,無一不在深刻貫徹這一點,使得建筑美與自然美融糅起來,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協調的境界。
三、詩畫情趣 文學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所以園林是時空綜合的藝術。園內的動觀游覽路線絕非平鋪直敘的簡單路線,而是運用各種構景要素于迂回曲折中形成漸進的空間序列,也就是空間的劃分和組合。 在一般的大型園林中,這個序列的安排一般必須有前奏、起始、主題、高潮、轉折、結尾,形成內容豐富多彩、整體和和諧統一的連續流動空間。這種關系經過多年代的發展,逐漸發展形成“以畫入園,因畫成景”的傳統。 四、意境含蘊 一般來說園林有三種境界:只寫山水之形的“物境”、能借景生情的“情境”、能托物言志的“意境”。一個好的園林必須要做到能夠意境的含蘊,在園林中一般的表述形式有以下三種不同情況:
1.借助于人工的疊山理論把廣闊的大自然山水風景縮移摹擬于咫尺之間;
2.預設一個意境的主題,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構成的物境把這個主題表達出來;
3.意境并非預先設定,而是在園林建成之后再根據現成的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點題”,包含景題、匾、聯、刻石等。
中國傳統的審美趣味雖然不像西方那樣一味地追求幾何美,但在對待城市和處理宮殿、寺院等建筑的布局方面,卻也十分喜愛用軸線引導和左右對稱的方法而求得整體的統一性。 如北京故宮主體部分不僅采取嚴格對稱的方法來排列建筑,而且中軸線異常強烈,一直延伸到城市的南北兩端,總長約為7.8公里,氣勢之宏偉實為古今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