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適宜性原理告訴我們生態恢復、綠化美化都應盡量使用鄉土物種,因為鄉土物種是經過長期與環境協同進化而來的,其構建的生物群落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穩定性。植物種子的選用主要考慮以下因子,如植物的氣候適應性,土壤適應性,抗旱抗逆性,抗污染,管理粗放性等。在滿足公路邊坡工程防護的同時,著重強調邊坡的園林景觀,以鄉土植物為主,速生與慢生相搭配,草本與花卉,藤本與灌木相結合,確保生物多樣化,不同物種間相輔相成,合理共生,建立穩定的生物群落。早期以草坪防護為主,后期以灌木防護為主,構建喬灌草立體防護生態體系,達到恢復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種子的選擇及配置應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帶性植被、本土植物為基調,適當引進適于本地生長條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時也要考慮深根植物和淺根植物的結合、豆科植物與非豆科植物的結合,還要盡可能配置抗逆性強的植物和水、肥、光、熱利用率高的植物,這樣才能使植物更能適應當地氣候與自然植被融為一體,建設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穩定的、生命力強的邊坡生物群落。
亞熱帶地區,氣候濕熱,用于噴混植生草種主要有百喜草(sunflower)、狗牙根、畫眉草、高羊茅等,而其中以百喜草適合當地的生長條件。百喜草是由美國引進的優良品種,其根系發達,抗旱,抗逆性強,耐貧瘠,在坡面上表現很好。畫眉草生長快,但其草坪顏色欠佳。高羊茅是屬于冷季型草坪中最耐熱的,在氣溫較低時可以參加混播。草坪播種應以一種草籽為主,多種草籽混播,這樣各種草坪在覆蓋度、生長期、抗逆性等各方面可取到優勢互補的作用,增加草坪的適應性。
有些地區混播時要求加入草花系列(如東南野花組合)、灌木種子(如傘房決明,胡枝子)等,以增加草坪景觀效果,但一定要注意花灌的生長特殊性,草比花灌的生長速度更快,以免互相侵占失去花灌的生長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