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創造了花的美,插花者孕育了花的第二生命,它不只是美化家庭,更能陶冶性情,使人與大自然達到一份和諧,插花就是這么簡單的產物,可惜這種典雅的美事,卻在中國社會中載浮載沈了千百年,鮮有人問津,反而臨近的日本卻視為瑰寶。主要是中國人認為它是一間再普通不過的事了,因而,不加以重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一朵漂亮的花只要順著它的自然生態,安置于器皿中,就已經是一間令人賞心悅目的作品。日本人則在形態上發展出另類的植物美,我們常??梢钥吹饺毡镜牟寤髋?,在插花時將花材折、彎、扭等,以符合他們所需的形狀,而中國人則在崇尚自然的原則下,稍加修剪,直接插入器皿中,也就是國畫中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由此可見,中國人所追求的自然美與日本人所創造出來的自然美是有區別的,但并不意味著孰優孰劣,而是在不同的文化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而已。人文花道就是在這樣的人文情懷中孕育出來的。
近年來,無論是花道或花藝都得到蓬勃發展,“道”是老子所提倡的,卻沒能在我們的生活事物中加以運用,反而,日本有花道、茶道、書道、香道。而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傳世經典,棄之不用,實屬可惜。因此,草創之初特別使用“人文”與“道”以期能與有心人為中國插花的悠久歷史,共盡一份心力。人文是中國人在花道上所呈現出來的特有文化,五代郭江洲發明了“占景盤”以便定枝,清朝沈復《浮生六記》中亦有類似劍山的創舉,清朝李漁《閑情偶寄》的瓶插用“撒”的定枝法,一再體現了中國文人在花道的歷程中別出心裁的文化,這就是人文花道所特別重視的地方。
人文花道在形式上體現了中國文人的精神特質,闡釋了“空靈”的繪畫美學,以“多多許不如少少許”的理念創造出一份屬于中國人的花道藝術。這并不意味著它就是愈少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正所謂“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的意境,簡單而不單調,豐富而不復雜。